工信部回应华为腾讯数据之争:正组织调查
对于日前华为和腾讯因用户数据问题产生的分歧,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工信部已收到有关情况反映,正组织调查协调。工信部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两家公司的矛盾起因是华为旗下的荣耀Magic智能手机的一个新功能。该手机可以通过收集用户活动信息,来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例如,基于用户的微信内容推荐餐厅。而信息的来源包微信、支付宝等多个热门应用。
华尔街日报日前的一则报道将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厂商对用户数据的争执,摆到了台面上。
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微信的所有者腾讯控股认为,华为的上述做法实际上夺取了腾讯的数据,并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知情人士称,腾讯已要求中国政府介入此事。
随着智能手机及大数据概念的普及,硬件终端和软件公司对用户数据的价值日益关注。设备制造商需要用户数据来打造有效的人工智能技术,而像腾讯这样的社交媒体公司也需要通过用户数据来追踪用户习惯,从而更好地销售产品和服务。
但用户数据究竟属于谁,使用的边界在哪里,目前依然模糊。
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工信部,工信部8月8日在给澎湃新闻的回复中表示:“长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一贯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对信息通信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表示:“针对此次腾讯和华为在手机新功能上的分歧,我部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会依照《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对信息通信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纠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依据职责积极组织协调、引导行业自律,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告诉记者,从法律上讲,只要在合法范围内,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服务商都可以获得用户的部分信息,比如微信获取用户手机号进行微信关系的匹配。但这里提到的华为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和范围,比如是否按常规只测试对话中非敏感的关键词如白酒、小龙虾,还是直接截取全部对话,这些是争议所在。
华为和腾讯尚无最新表态,在此前两家公司的回应中,华为否认侵犯用户隐私,该公司表示:“任何用户信息属于用户,既不属于微信,也不属于荣耀Magic,荣耀Magic获取的信息是经用户授权并只在荣耀Magic手机上处理的,并未上传至任何云端。中国工信部此前指派泰尔实验室进行了相关测试验证,未发现荣耀Magic有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
而腾讯在回应中表示,未专门讨论其与华为的这一争端,仅表示,腾讯和所有的手机制造商、运营商和第三方App开发者都保持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并与监管单位密切交流,为更健康的互联网未来而努力。
传天马微电子提案出资收购JDI
据日媒新闻报道,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巨擘日本显示公司(以下简称JDI)为了重振因液晶面板事业低迷而恶化的财务基本面,计划裁员约4000人。
同时,JDI 计划接受外部企业出资支援,开始和日本国内外企业,投资基金摸索进行资本业务合作的可行性,并将在2018年决定合作对象。据传中国面板厂天马微电子已向 JDI 提出出资提案,考虑收购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所持有的JDI 35%股权,而京东方(BOE),华星光电(CSOT)也已和 JDI 进行接触。
JDI是在日本政府主导下,统合索尼,日立,东芝液晶面板事业于2012年成立的公司,目前INCJ是JDI的最大股东。报导指出,裁员措施将以中国,菲律宾等海外工厂为中心,预估将裁撤超过3500人,日本国内则将以招募自愿提早退休的方式缩减约250名员工。以 JDI 总员工人数(截至2017年3月底为止)约1.3万人计算,裁员比重将高达3成。
为了重振因液晶面板事业低迷而恶化的财务基本面,除计划接受外部企业出资之外,还将大刀阔斧整编液晶面板生产据点,JDI位于日本的智能手机液晶面板工厂“能美工厂”计划在今年内停产,所属员工将转移至邻近的工厂,而“能美工厂”之后考虑转为生产OLED面板。
此前,日经新闻报导过,由于一直处于不断亏损的状态,JDI 正在寻求银行及最大股东的资助,希望能获得约 9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重整公司的业务,而且将主要用在日本石川县和中国的工厂。
在固定资产减损和裁员等一系列动作下,预计将让 JDI 提列1500亿日圆以上的特别损失,也让JDI今年度(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合并净损额可能将高达2000亿日圆的规模(上年度为净损316亿日圆),这将使其连续第4年陷入亏损。
上月,曾爆出 JDI 接触鸿海洽谈引进资金的消息。JDI 为了兴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试产线,可能已经把去年12月向大股东、日本官民产业基金“产业革新机构”(INCJ)取得的750亿日圆(约45.54亿美元)全部花光,因而陷入资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