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互联网企业看来,云服务器最大的要求就是稳定,其他性能上都差不多。不过,今天的NEXT ECS发布会上,阿里云一下发布了19款不同的企业级ECS(云服务器)。
具体产品实例可以参考下面的PPT:
覆盖场景更丰富
产品实例排列的横向分布,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大类场景做分类。
首先是最基础的三大产品:通用型ECS处理器与内存资源配比为1:4,足以处理一般互联网场景,比如像36氪这种比较传统的浏览、阅读场景。计算型的处理器与内存资源配比为1:2,适用于视频渲染、图像计算等对计算的要求更大的场景。内存型的处理器与内存资源配比为1:8,适用于高网络包收发场景,如视频弹幕,电信业务转发等。
高主频计算型主要是针对未更新游戏引擎,依然用单核处理器支持业务的游戏公司客户。毕竟不是行业趋势,因此仅适用于少数场景,在某些非互联网的高性能计算场景下也有可能用到。
储存增强型则分为能大幅减少延时的本地SSD(固态硬盘)型和大数据型,后者的数据盘使用的是HDD(机械硬盘),相比起原来的云盘一份数据写三份,HDD只写一份,存储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存储带宽是原来的5倍。
最后是针对最近风口上的机器学习场景,推出GPU系列和FPGA系列。阿里云ECS产品总监、阿里巴巴资深技术专家蒋林泉在接受36氪专访时介绍,GN5搭载的是英伟达P100 GPU,这是国内公有云厂商首次推出单机八卡版本的云服务器。
这是阿里云第一次系统地发布了一整套企业级ECS产品线,他们表示这约覆盖了173种企业业务场景。
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般的公司可能给每个员工买台iPhone就够了,但现在推出iPad、iPad Air、iPad Pro和MacBook等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服务场景,搭配购买不同的服务器。推出的产品越丰富,可能覆盖的业务场景就更多。
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
稳定、性能、价格,这是企业选购服务器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蒋林泉表示,之前,阿里的CES产品覆盖的场景还不够,相对于以前的CES产品,这次的企业级产品线除了数量更多、产品更丰富之外,稳定性和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稳定性和性能受到软硬件情况影响。
稳定,简而言之就是少宕机,稳定性/可用性越高,宕机的概率就越低。这除了受数据中心本身的可用性限制之外,还有操作系统的运维能力和虚拟化技术。阿里云在发布会上表示其IDC历史运行可用性为99.999%,操作系统用的是其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
稳定性可以说是每一个企业选购首要考虑的条件,发布会现场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位用户在现在的提问环节反馈在使用阿里云CES过程中遇上了宕机,因此耽误了5小时的业务。从提问中目测他使用的是阿里云非企业级的产品。蒋林泉也提到,阿里云这次发布的云服务器之所以称为企业级,其相较于之前的CES在稳定性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这次发布会上,阿里云还推出了其最新的明星产品——基于英特尔 Skylake CPU 同时拥有25Gb最大内网带宽的CES产品,数天后将在青岛地域发售。腾讯云7月推出的第三代云服务器也开放了内测申请,其中部分机型在底层搭载了25GB网卡。
基础设施的升级之外是技术的升级,阿里云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升级到了第三代,部分服务器使用了Apsara vSwitch,蒋林泉介绍,两方面的技术升级分别让云盘IOPS吞吐和网络PPS吞吐性能提升300%。
云服务器随着场景多样化将愈发复杂
阿里云ECS的19款产品,最早的从去年10月开始发布,最新的到未来几天开始发售。
从产品线能看到,云服务器越来越多样和复杂。蒋林泉介绍,这与整个互联网业态越来越丰富、公司体量越来越大有关。“在不同垂直场景上,对计算性能的要求不同,峰谷的形态不同。”比如从前根本没有直播弹幕这种场景,每秒钟有海量用户发弹幕,弹幕还要同时发到每位用户的屏幕上,这对PPS和延时的要求很高。
“不同体量的客户在逼迫我们成长。”蒋林泉曾经介绍,阿里云的第一代云服务器从从Xen虚拟化架构、千兆网络起步,主要客户为站长和互联网小客户,到2014年底不再部署这类服务器;第二代云服务整体架构进化为KVM +万兆网络,储存、计算和网络能力,以及稳定性都有了提高,开始形成对中大型客户的初步服务能力;第三代则是今天正式发布的企业级产品线。
云服务器产品发展路径呈现出对垂直场景的深度定制化。蒋林泉将这种趋势为服务客户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深度指在同一个场景下,随着公司业务和体量壮大,客户对性能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比如电商的秒杀,会使业务峰值更高、更为陡峭;广度则针对新的技术形态和业务场景出现,云服务厂商要快速响应,比如人工智能型产品,计算逻辑就和以前不同。蒋林泉说,最新的GPU计算型产品,需要厂商在软硬件上做适配,包括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等环节做全链路的定制化。他认为,做到这两点,才不会让云服务器的性能阻碍业务的继续或者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