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究竟是什么?它和你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有什么关系?

  可能你已经听说了,近期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发生的大新闻。

简单说来,就是央行推出了“网联”,并要求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在内,所有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从2018年6月30日起,必须放弃以往的直连模式,接入“网联”平台处理。

你可能觉得这和你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关系大了。以下四个问题,是关于“网联”你需要了解的。

银联和网联的区别在哪里?

我们都熟悉银联,它是线下刷银行卡时的清算平台。清算,主要涉及在各个金融机构之间调拨资金、划拨支付的结算款项,以及偿还由这些行为引起的资金欠款。

网联和银联类似,只不过服务对象是如微信、支付宝这类第三方支付机构。清算领域也是线上的网络支付。

在网联出台以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实并没有像银联这样“半监管半抱团”性质的组织。除了在技术上麻烦一些之外,在与银行和银联的竞争上也处处受到打压:

2012年,银联曾下发通知要求各家银行停止各自与第三方平台的直连服务。(后来被人行驳回了)

2013年,银联要求POS机不得在接入银行直连通道的同时接入第三方支付。(这就是你在收银台会看到好几个POS机的原因)

2014年,银联推出云闪付业务,试图用NFC改变已被支付宝、微信们占领的二维码支付。

2016年,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要求旗下银行使用符合其标准的二维码进行线下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不兼容)。

你可能发现了,银联尽管对第三方支付恨得咬牙切齿,但银联其实没有权限管理第三方支付公司。因为银联的身份是各大商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一个半官方组织,它并不具备行政管理的权限,只能通过制裁等手段去约束内部的成员。

举个例子,如果没有银联,那么每个银行要想把自己的线下支付业务铺到全国,就需要自己做一台专属自己的POS机,然后还要把这台POS机推广到每个商家的手里。有了银联之后,一家新的银行只需要加入银联,就可以让自己的储户使用银联的POS机来进行支付。

而如果一家银行不听话,那么银联最多做到的也只能是“把它踢出自己的联盟”——一旦被踢出,那么在所有的银联POS机上就都不能用了。这对于银行来说是十分有力的制裁,但对本就不在联盟内的“外部第三方支付公司”却没有半点威慑。

反过来说,银联上述的这些决策也反映了其对银行业利益的代表——尽管有时候商业银行也觉得银联有点霸道,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第三方支付的情况下,他们也都寄希望于银联能够团结全行业的力量来进行反制。

在网联出现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拥有类似银联的业务模式,但它们并不是清算机构,也不具备清算资质。而且纯商业的联盟,也没有银联“半官方”的性质来的那么有底气。

网联在地位和运作机制上,与银联几乎一摸一样——同样是由央行牵头,联盟内成员共同出资的金融服务机构。除了技术上的优势之外,网联最大的作用是打破了清算市场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

以后,银联再也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单方面欺负某个第三方支付公司了,如果要PK就是两个联盟之间的正面交火。

为什么要建立网联平台?

根据央行的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处理的业务量从371亿笔增加到1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增加到120万亿元。

在这个背景下,直连模式确实有风险。

因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行承担清算业务,这让交易的发生不透明,也不公开,使银行不能掌握消费者的全面交易数据,央行无法掌握准确的资金流向,给反洗钱、金融监管、货币政策调节等,带来的阻碍。

去年年初,央行发布了一则文件,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

你在网上购物时支付的款项,在确认收货前,一直都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面上,这是”客户备付金“。上述通知规定,这笔钱不能存放在支付公司的那里,需要统一交由央行来保管。

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多个银行开设账户放置储备金,以便进行资金的清算业务。

换句话说,银联这个央行用于规范和管理银行的组织,并没有很好的完成他在新时代的使命。

理论上来讲,如果银联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第三方支付公司成为新的成员,并给予他们同等的会员地位,网联是完全有可能不需要诞生的。因为网联对于央行的意义和银联对于央行的意义完全一样,只是管理对象换了一拨。

现在网联出台后,第三方支付公司只需一个账号,直接对接网联,而客户储备金交由央行代管,以杜绝一些小型支付机构擅自挪用备付金,携款潜逃、买卖高风险理财产品,掌握互联网资金的流向,建立更大的数据库,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网联是如何运营的?

之前提到了,银联并不是一个政府部门,而是一家“公司”,网联也是。

网联这个业务由“网联清算有限公司运营”,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是20亿元。

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内的央行下属七家单位共同出资7.6亿元,占比高达37%,支付宝和财付通分别占股9.61%,京东、网易、盛大等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支付机构均有入股。

央行系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大股东,这也符合央行推出网联的初衷,就是将整个支付体系纳入正规的监管之下。

第三方支付公司参股,让之网联这家公司在满足监管任务之余,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一个利益代言人。

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开始试运行,首批接入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包括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支付宝、财付通、京东金融下属的网银在线等。

中国银联、VISA这些机构每秒能处理6万多笔交易,支付宝在”双11“期间的峰值是每秒8.6万笔交易。如今,网联要统一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那么它需要处理的交易容量也是这些机构的总和。

日常时每秒处理12万笔,峰值期每秒处理18万笔是网联的目标。在”春节红包“、”双11“等在线支付的高峰期,对网联的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联对银行、支付机构、消费者有哪些影响?

如支付宝、财付通一般的大型支付机构,由于此前的业务量大,在与银行谈判与合作中,常常占据有利地位。网联出台后,支付机构不与银行直接对接,大型支付机构这一块的议价优势会有所削弱。

小型支付机构则相应获得更为平等的竞争机会。因为,他们省去了与各个银行建立联系的成本,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自身的产品体验与服务上。

中小体量的银行也免去了对接数百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麻烦,直接接入网联平台清算就可以。

央行提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需上交统一管理后,原本这笔钱的存储在银行的利润可能有所损失,与第三方机构备付金合作的身份也可能遭到取消。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信息公开后,银行也能获得这些数据,对于它们制定进一步的商业策略,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按照现在的说法,网联出台后不会对普通消费者造成支付上的任何影响。但其实,第三方支付摆脱了银联阴影之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