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一、(每小题3分,共2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冬天随着一场寒凉的朔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春,渴望在一个漫漫长夜后的清晨,能有一树树(色彩斑驳/色彩斑斓)的春花降临人间,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远,花开的惊喜依旧未能(如愿/如意),而我对春花的期待初忠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仙子,挥袂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址,唯美而又持久。春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春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春之明媚。花开的时候,村庄就像,风姿绰约地(站/立)于大地之上;,辽阔的褴褛倏忽消隐在旷野深处。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沧穹,旗帜一般引领着春天不断前行。

  1.文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隐遁 初忠不改 B.遮蔽 安谧静美

  C.福址 春之明媚 D.旷野 广袤沧穹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色彩斑驳 如愿 站 B.色彩斑斓 如意 站

  C.色彩斑斓 如愿 立 D.色彩斑驳 如意 立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位着了绣花长裙的女子 春花瞬间把黛赭色的山峦覆盖

  B.一位着了绣花长裙的女子 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春花覆盖

  C.一位女子着了绣花长裙 春花瞬间把黛赭色的山峦覆盖

  D.一位女子着了绣花长裙 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春花覆盖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注意字形相似的字的误写,同音字的误写情况。A.初衷不改 ;C.福祉 ;D.广袤。苍穹,忠-衷,址--祉,沧-苍,都是同音词,把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此题需要平时的积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斑驳”形容色彩杂乱,“斑斓”形容灿烂多彩;“如愿”,符合愿望;“如意”,符合心意。“站”,常用于口语;“立”,常用于书面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第一个横线处所在位置是一个比喻句,从上文来看,本体是“村庄”,那么喻体应为“女子”,所以可排除CD两项。第二个横线处从前后句语意看应以“山峦”为主语,由此可排除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实际上,雾霾是污染造成的,污染的产生与我们每一个人休戚相关,减少污染排放,每一位市民都有责任。

  B.前两年的微商暴富神话,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其中,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卖面膜、卖奶粉的,或软或硬的营销广告令人不厌其烦。

  C.进入高中后,孩子们通常会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学校在此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个性化的阅读,将事半功倍。

  D.国际足联2015年度金球奖颁奖典礼11日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阿根廷球星梅西如获至宝,成为足球史上首位五夺金球奖的球员。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春节期间,各大超市都设置了“年货”专区,各种年货一应俱全,其中造型各异的猴子玩偶深受市民所喜爱,最为畅销。

  B.空间实验室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应用发展。

  C.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一再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D.“教育是慢的艺术”,是生命化教育课题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直接针对当下中国中小学教育与教育改革的弊端提出来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改为“深受市民喜爱”或“深为市民所喜爱”。B.成分残缺,“进入了应用发展”后添加“的新阶段”C.语序不当,“滋生”与“泛滥”位置互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应为“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注意识记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芥为之舟 ②以五百岁为春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相同,都是动词,“作为”的意思。③④不同,③是副词,况且;④是副词,将要。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多义词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 ①余独好修以为常 美好

  ②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编纂

  ③茂林修竹 长、高

  B.谢 ①多谢后世人 告诫

  ②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

  ③阿母谢媒人 谢绝

  C.道 ①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称道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义,道理

  ③任重而道远 道路

  D.寡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君主自称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守寡

  ③寡固不可以敌众 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②“刑于寡妻”的“寡”,应解释为“嫡、正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9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锲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 •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

  9.D

  10.B

  11.D

  【解析】

  9.试题分析:D项,偷换概念,本题中,原文是“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截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题分析:本题中,B项犯扩大化错误: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试题分析:“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表述不对,原文中有北宋金石学不断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进行补充,以及清代金石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内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 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 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扬基曰:“岳,非我属也。”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及贼入蒲圻。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贼薄城,士民尽窜。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道宪命守卒射之毙。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贼夺门入,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盗方劫富家分财, 收者已至 收: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担忧

  C.通判周二南 摄攸县事 摄: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利诱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贼果以八月陷岳州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释其缚,延之上座 其皆出于此乎

  C.愿瘗主尸而死 择其善者而从之

  D.乃解衣裹道宪骸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1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希望贼寇们能允许他们掩埋主人的尸体后再赴死,贼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最后四卒自刎而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2)“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答案】

  12.C

  13.C

  14.B

  15.A

  16.(1)现在天下纷乱,盗贼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2)“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解析】

  12.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句,然后把句子放入原文中,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摄:代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虚词判断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介词,在;介词,把。B项,代词,他的;副词,加强揣测语气。C项,均为连词,表顺承。D项,副词,于是;副词,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道宪高声批评吉王”说法不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试题分析: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四海”译为“天下”、“鼎沸”译为“纷乱”、“日滋”译为“一天天增多”、“此曹”译为“这些族人”。(2)句中关键词“去”译为“距离”、“险”译为“险要之地”、 “栅”译为“修栅栏”、“ 毋”译为“不要”、“逾”译为“越过”。翻译时,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当地多盗贼,道宪觉察到豪民与盗贼勾结,他掌握其犯罪证据,但暂时任由其胡作非为。有盗贼抢劫富家,正在分赃,逮捕的士兵已经到来。召来富家,归还他们所失去的财物,他们都惊愕,不知事情的原委。有一些恶少关着门,商量盗窃之事,等打开门一看,抓捕的士兵已坐在他们的门口,他们惊慌逃离。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吉王通报。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说: “现在天下纷乱,盗贼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吉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为震动。承天巡抚王扬基率领所部一千多人,从岳州奔逃到长沙。道宪请王扬基回去驻守岳州,说:“岳州与长沙唇齿相依,如果合力守住岳州,那么长沙就可以保得住,而衡阳、永州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扬基说:“岳州不是我的属地。”道宪说:“如果丢弃北面而守南面,这可以算是没有失去楚地;如果南北全都丢弃,我们的属地又在哪呢?”扬基哑口无言,这才赶赴岳州。可是等到贼兵进入蒲圻时,他就逃跑了。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聚奎不得已来到岳州,但几天后就转移到长沙。道宪说:“贼兵距离岳州还远,可抓紧时间修缮城池,以便防守。他们进犯岳州,还会忌惮长沙的增援;如果放弃岳州,长沙怎能独自保全?”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接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河。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 聚奎又不听从。

  当时,知府堵胤锡入朝拜见皇上还未返回,通判周二南代理攸县事务,长沙城中的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贼兵迫近城池,士人和百姓全都逃窜。聚奎假装出战,很快就领着所属部队逃跑。道宪独自拒守,有个贼兵绕着城呼叫:“我们军中久闻蔡推官的名声,希望你赶快投降,不要自讨苦吃。”道宪命守城士卒将他射杀。过了三天,先民出城与贼兵作战,失败而还。贼兵趁势夺门而入,先民投降。道宪被抓住,贼人用官位利诱他,他咬牙切齿大骂。贼人为他松绑,请他坐上座,他还是骂。贼人说:“你不投降,我们将会杀光百姓。”道宪大哭说:“希望你们赶快杀了我,不要伤害我的百姓。”贼人知道他的气节始终不会改变,就给他施以磔刑,他心脏的血直溅到贼人的脸上。健卒林国俊等九个人跟随道宪,不离开,贼人也命令林国俊等劝说道宪投降。国俊说:“我们的主人要是怕死,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说:“你们的主人不投降,你们这些人也活不了。”国俊说:“我们这些人要是怕死,也早离开了,不至于有今天。”贼人将国俊与道宪一起杀害。四个健卒激奋地说:“希望让我们先掩埋主人的尸体,然后再死。”贼人答应了他们。四人解下衣服,裹着道宪的尸骸,将他掩埋在南郊的醴陵坡后,就自刎而死。 道宪死时,年仅二十九岁,朝廷赠与他太仆少卿,给予他忠烈的谥号。

  17.古代诗歌阅读(8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江水泛滥自然衍生出六朝、三吴国运不兴的乱象,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2)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景象的赞美之情,作者自比任公子,也蕴藏着天下安宁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先抓住诗歌的意象,然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前四句描写了“汉江”的景色,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江水壮阔的气势。作用主要是铺垫,为下文蓄势。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根据注解可知,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由此表达作者对盛世的歌颂,但本诗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名篇名句默写(9分)

  (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故垒西边,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意的句子是“,,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秋江风光向为文人所钟;如王勃《滕王阁序》“____________, 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珠小珠落玉盘(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情景式默写。这种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语境对要写句子的提示。注意易错字:孤鹜、 白露。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誓“能文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域志》。

  《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一部读书札记,最能代表他的严谨笃实与学术创新,也反映了他一贯不愿“速于成书,躁于求名”的治学品格。全书共三十二卷,以“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为宗旨,体现了他的学术、政治思想。康熙九年初刻八卷本刊行后,他又不断增改,至康熙十五年,已得手稿二十余卷。顾炎武在该书的题记中说,他从小读书,“每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一旦发现前人著述中已有类似论说,一律删去。积三十余年,编成此书。取《论语》子夏之言,命名为《日知录》,供后人研讨。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

  B.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弟子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20.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21.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22.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

  【答案】

  19.BD.答对一项得2分

  20.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1.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19.试题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是“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蒙坤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前后是并列关系,而选项中“更重要”强调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以游为隐”是结果不是原因,选项不严密;C项中的原文在游历过程中编写的书是《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城志》,选项中的另外两部书不是此间编写的,选项混淆范围;E项“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文中无据,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试题分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顾炎武的“治学特点”,前面又有限定“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看”,可见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案在文章的第二段,第二段一共五个句子,提取重点词语“研究笃学”“学术创新”“不断增改”“供后人研讨”。然后从“创新”“增删”“严谨”的角度分条作答。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试题分析: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梁启超认为顾炎武“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的原因,应该从“经学大师”和“世人楷模”两个方面概括。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文章的第三段主要论事“是人的楷模”,链接①论述“经学大师”,注意提取文中的重点句子,链接部分注意重点词语“经世致用”“开一代学术风气”。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注意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出顾炎武的”普通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品质,然后分析现实意义“为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教育后人有担当意识和爱国奉献精神”。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前,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痛感新闻”扑面而来。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徐玉玉,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

  有人说,这些新闻,会让我们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无益于正能量的传播;也有人说,正是这些新闻,让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有人说,社会本身就是包罗万象的,应该淡定面对才是。

  面对“痛感新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面对痛感新闻,该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

  这个星期以来,心绪不宁,放眼各新闻网站、微博、App及公众号等平台,随着奥运会的结束,积攒了四年的狂热逐渐隐退,后奥运时代纷纷恢复了日常节奏,负面新闻扑面而来,令人躲闪不及,顾此失彼。这就是所谓新闻文本读者情绪失控。

  31岁的富士康员工在结束iPhone装配线的夜班工作后跳楼自杀;32岁的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英语教师刘伶利因患癌症被学校开除后不治身亡;18岁的南京邮电大学女生接到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心脏骤停离世。……不知道读者诸君怎么看待这些自带痛感的新闻,是麻木不仁、一眼扫过,还是将不合理的工厂制度、绝情绝义的高校机关、无孔不入的诈骗分子都痛斥一番?无论如何,保持必要的敏感和合理的怀疑,适当关注世界和他人,学会批判性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仍是一名普通新闻读者的基本素养。而我们周遭林林总总的故事,善恶交织亦交锋,悲喜相融亦相对,是非混杂亦分明,面对痛感新闻,将我们的心安放在客观的立场上,有所痛惜,有所警惕,或有所思考,有所行动,量力而为。

  青春不止是梦幻与美好,美好的反面也潜抑着危险、残酷和罪恶。当年那个17岁的少年求爱不成,把汽油泼向16岁的少女,在她周身点燃了地狱之火。5年后的今天,当这桩轰动一时的毁容案渐渐被人淡忘,新的谈资占满各个媒体和社交网络,受害的少女周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组个人写真,照片中的她遍体鳞伤,却长发披肩、脸含微笑。这鲜明赤裸的反差让人内心发紧生疼。这疼痛是一种警戒,向我们昭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它的不可摧毁性,也告诉每个人我们得为减轻和避免这种不可预知的伤害再做点什么,不要让关于生命的希望继续埋葬在伤疤里。

  与这段被损害的青春相比,更加难以言说的是另一段被剥夺的青春。2002年,17岁的保姆钱仁凤被控向幼儿园女童投毒,被判处无期徒刑。2015年12月,在被关押、服刑13年又10个月后,钱仁凤被宣布无罪释放。此后,她在微信中写道:“我要十多年的青春年华,我要妈妈,我要我应该有的欢声笑语,我要十七岁至三十一岁的爱情,家庭,事业……”并对其蒙冤入狱的13年10个月,向云南省高院申请国家赔偿共计955万余元。我们不去纠结冤案究竟经历了一个怎样盘根错节、拨乱反正的过程,单就结果来看,云南高院的172万元赔偿金和公开赔礼道歉,也换不回钱仁凤丢失的14年青春时光,换不回她原本平凡无虞的快乐人生。事实本身的惨痛,让我无法因为这桩冤案的平反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也许它象征着社会正义的最终胜利,推动了所谓体制改革的进步,但对已经经历这场噩梦的钱仁凤以及没准哪天也将经历这一切的其他每个个人而言,冤案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无法逆转的。它像黑洞一样,吞噬自由、鲜活的生命,无所顾忌。但我们不能堕落于恐惧和悲观,仍要与之抗衡,就如同西西弗斯不断托举巨石走向山顶的努力,抗争本身就是意义,至少仍可抱着希望像钱仁凤一样在命运的歧路上扳回一程。

  近6年来,富士康被曝出至少14起员工自杀事件,死因均为坠楼,开除患病教师并不是个案,女大学生遭遇同样的诈骗电话被骗光学费的事也屡见不鲜。循环报道的负面新闻,描述的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它不但不会遮蔽世界良善的一面,还应有赖于读者们的感悟和努力,激发和促进更多的美好和善意。在新闻阅读的痛感里,且保持住这份警惕性。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