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办学特色之一:文理并重

  一、文、理的解释

  科学就其体系分类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等。演绎而出与人的思想、道德、信念、感情等等有关的一切活动,都隶属于这一科学体系,换言之,社会科学也即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相对于社会科学而存在,它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包括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数学。大凡涉及数理逻辑思维的学科都可归于自然科学,在某种范畴而言,自然科学也即数理科学。

  二、“文理并重”的形成

  我校创立于1981年,是自治区重点中学。作为重点中学,我校自然肩负着向高等学校输送高质量优秀毕业生的重任;同时,我校也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任,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也越来越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我校从一开始就提出了“文理并重”的主张,并进而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或许,最初我们提出“文理并重”,这“文”和“理”更多的是指教学上习惯用语“文科”“理科”,但随着教育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我们的“文理并重”之“文”“理”教学上的分类,体现了整个人文科学和数理科学的内涵。

  我们提出文理并重,就整个学校而言,是要形成文理并重的良好氛围,即使是教学上的分类,也力求做到文理并重,全面发展,不希望文理学科出现偏科的现象。就学生而言,我们希望每个同学在学业上取长补短,在所有学科中都能有所心得和收获;因此,我们在文理并重的同时,灵活利用学生各自的学科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以期做到既文理并重,又突出优势。

  三、从“理”入手

  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之前,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原桂林地区各县,在初中时候,相当多的学生就崇尚理科,他们的头脑中,受其家庭、社会观念的影响,笃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说这句话有失偏颇,但却让他们具有了理科的基础。带着理想,他们来到了我校。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爱好,我们率先制定了教育教学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基础,我们逐渐确立他们的理科优势,以期由此幅射到所有的学科。

  1、1988年,我校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由时任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龚茂生任组长,数学组优秀教师欧阳群壮、文泽鸿、以伟男等具体组织实施兴趣小组活动计划。每周用两节课外活动时间,给有志于在数学领域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开讲座,数学教师每周制定详细的辅导计划,纵论国内外数学理论,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鼓励他们以华罗庚、陈景润为榜样,为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贡献。1994年4月22日,欧阳群壮老师给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上课,他首先引出卢纶的诗:

  塞上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遭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又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这首诗的怀疑而写的一首诗让学生比较。

  华罗庚的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欧阳老师指出,华罗庚作为一名数学家,不仅数学好,也爱好文学,对于历史上有定论的大诗人敢于质疑:卢纶说,“ 月黑雁飞高”,华罗庚说“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这样的质疑是否正确?同学们大可以展开讨论。讨论之后我们会明白:华老的质疑未必有道理: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况且卢纶在诗中并没有说他亲眼见到了雁,卢纶完全可以通过高空的雁叫声感觉到“月黑雁飞高”,这就好比晚上听到狗叫,你不一定能看到狗,但通过狗叫就推知外面有狗。虽然如此,但作为大数学家的华罗庚敢于怀疑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不仅在数学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对文史知识也认真探求,这种文理并重的思想对于我们有些重理轻文思想的学生是有教育意义的。整节课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数学兴趣小组的成立,带动了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他们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在数学的海洋遨游。尤其是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我校的数学成绩一举确立了在广西的领先地位:2000年获数学奥赛广西第一名的我校986班学生马文强被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他代表广西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全国决赛,决赛之后接受中国数学会采访时说:“我们学校(桂林十八中)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拼搏。我的其他学科成绩也不错,但对数学更加喜欢,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而桂林十八中还有许多同学象我这样有优秀的数学成绩的学生。”1997年谢兵永同学以全国奥赛广西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国数学集训队,并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1994年潘海源同学获广西第三名,1995年郭家庆、潘海源同学分列广西第一、二名,1998年,彭伟荣同学获广西第一名,1999年,李运飞同学获广西第一名,这些同学都进入了当年全国冬令营。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赛,获广西一等奖的就有138人次,获广西二、三等奖及市级奖励的,更是数不胜数。2000年高考,我校有13人数学成绩超过800分,李 、秦仕明分别以885分、875分位列广西理科数学第二、三名;2001年高考,我校欧志忠以862分的数学成绩,名列广西第4名,2002年高考,我校有4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居广西前8名。

  除此之外,我校的数学在历年的高考中,也是成绩斐然。2000年高考,997班数学平均分722分,2001年高考986班数学平均分也在700分以上。

  2、1988年,我校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由时任教导主任,物理科高级教师冯家权老师组织实验小组计划,每周用适当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和劳动中的实际问题。预应力学、电子科学、光学原理、热核物理、光谱知识等等,均引起了广大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极大热情。相对数学,我校的物理基础较弱,正因如此,我校物理组全体老师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手段,积极稳妥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我校学生明白了在社会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领域,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他们因而懂得了物理与生活密切关系,提高了学习物理的效率。1992年高考,我校学生蒋迪艺获得了物理满分的成绩;2001年高考,物理科取得897分的我校学生黄运平同学在谈到学习的体会时,认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发掘学生潜力,消除短腿科目的做法,让他从讨厌物理到爱上物理并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1999~2002年四年间,我校学生参加物理竞赛,获广西一等奖的就有75人。

  3、1988年,我校成立了化学兴趣小组,由蒋晓荣、陈连清、刘向东老师具体负责指导。化学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取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增强了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向往与日俱增。与我校的数学成绩斐然一样,我校的化学成绩一举确立了在广西的领先地位:1990年,我校学生赵芳参加全国化学奥赛获广西第一名,并进入全国冬令营,2000年,在全国化学奥赛中,我校秦斌斌、唐桂芳、李肃、秦俊斌同学分列广西前四名,创造了在全国奥赛中一所学校囊括广西前四名的奇迹;2002年化学奥赛,我校钟华清、陈璞、张衍、李凤玲同学再次进入广西前4名,这是我校注重开启 学生科学知识的丰硕成果。2002年高考,我校学生秦漫银取得了化学900分的优异成绩。

  4、1989年,我校成立了生物兴趣小组,生物科有经验的秦万纲老师具体组织实施活动计划,兴趣小组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动植物裁培的实践,了解国内外有关基因的研究成果,当时,广西农学院有关牛体胚胎的基因研究和牛体人工授精的科研成果,已获国际生物界高度称赞,这也引起了参与生物兴趣小组的广大学生的浓厚兴趣。2002年,广西首次实行3+X高考模式,我校阳丽梅同学获X3(化生科目)广西第四名的佳绩。

  5、为了更快更实地了解科学信息,我校较早地成立了计算机网络攻关小组,由陆秀忠、常路、杨进红老师组织实施各项计划。尽管当初的电脑很陈旧,但学生上机的热情非常高涨,通过互联网,学生懂得了许许多多新的知识,同时,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语言,不少学生具有了开发软件的基础,随着学校加大投入,新的计算机系统的普及,学生具有了获取更多信息的渠道和水平。1999年我校学生谢光钰参加全国信息计算机竞赛,取得了广西第一名的成绩,只身代表广西赴澳门参加全国总决赛。尽管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建设还需加大力度,但就是凭着朴素的条件,我校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99~01年,我校连续三年获桂林市信息计算机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如今,我校拥有广受好评的十八中网站,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四、文理并行

  在注重数理科学的同时,如何促进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流,将会变得非常重要。我们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则要从人们的基本想法入手,重新加以考虑,才能够解决。 多年来,我校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索"(Discover and Explore)精神,鼓励他们攀登科学高峰。同时,我们认为,教育核心是这样一条笃信不移的信念:不管一个人的学业怎么样,打下一个坚固的文科基础是他日后成功的必备条件。根据这一办学思路,任何进入我校读书的学生,不管其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都必须具有人文科学的素养,必须做到文理并重,全面发展。作为一种传统,我校在人文教育上可说是矢志不渝,毫不动摇。

  俗话说“文理不分家”、“文无理不深、理无文不畅”。这就具体地说明了文科、理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融汇贯通的道理。现代国内外大专院校、综合性大学始而文理分家继而文理合并,文科院校办理科、理科院校设文科。这种趋势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懂得了文理相互渗透的重要。文理科相互渗透可以培养出更为全面更为优秀的人才,加之体艺学科的整合,使美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文科的形象思维为理科的发展开拓无限广阔的天地,为创造发明提供充分的条件;理科的逻辑思维给文科提供更为缜密严谨的论证方式,为社会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美育的渗透和熏陶,更使人的审美情趣得以充分地发展,把人的道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培养的对象从Ⅰ型变为T型,即由精深变为广博精深。所以,充分重视文科、理科、体艺学科之间的协调统一,重视艺术教育的功能,将美育贯彻和渗透到各科中去,以利于学生发展特长、发展个性,这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尝试实施的课题。充分重视学生生理、心理、伦理的均衡发展,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不断完善,以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也是我校多年来的办学思路。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认清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文科的热情,我校做了许多的工作。

  在组建众多数理学科兴趣小组的同时,我们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道理:任何科学都倾注着科学家的智慧和情感,研究科学的执着,百折不挠的信念,是他们攻克一个个科学堡垒的重要手段。所以,不管是学校的整体教学还是数理兴趣小组,我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使之成为一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共同演绎的蚂蚁的排列组合组图,形象地说明文理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90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道出自《九章算术》的题目,该题用文字表述而不是用几何图形结合勾股定理的方式显视,这一经典试题充分地展示了文理并重结合的魅力。全校学生都深深地明白文理并重的道理。他们常用“木桶板块原理”来诠释文理并重的重要性,深知一条腿走路的艰难。所以,在我校修完学业的学生中,再没有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

  在推进文理并重整体教学的同时,我们相应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科学活动。

  1、我们开展学科间交叉研讨,鼓励教师读书,以此来达到文理学科在教师身上的渗透,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为了进一步加大力度,文科除认真讲授教材中的科普读物外我们还要求增加更多的课外科普及读物,在教材中涉及到有关理科的概念、知识而又无法解决时,就向理科教师请教,或干脆请有关教师上台。其次,坚决按国家教育部规定开全开足文理科应开设的课程,在政策上不偏不倚,使文理科教师和学生心理上得到一种文理并重的认同。学校领导树立文理并重的指导思想,使学校教学工作得以均衡平稳地进展。

  2、1990年,学校组建了“绿荫”文学社,以“新创作,新形象”为宗旨,推陈出新,以文会友,社长杨进红老师集思广益,将中学生对文化诸多层次的理解融会贯通,组织社员开拓思路,将“绿荫”办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①该社多次聘请作家、编辑、老师为文学社员进行文学讲座,如作家周昱麟、桂林日报编辑肖才冬等。

  ②该社先后和桂林日报、广西师大、桂林旅专、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的文学社团举行联谊活动及文学沙龙。

  ③策划并组织课外阅读专题调查活动,并由指导老师杨进红撰写了专题调查论文《同学,今天你在读什么》,该文刊载在中国核心刊物《中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上。

  ④文学社员971班的陆建民、965班的黄鸿娜、977班的高文玲、陈薇等同学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社》、《新作文》、《桂林日报》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作品。如黄鸿娜的《父亲的手》发表于2000年4月18日《桂林日报》,高文玲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发表于2000年12月12日的《桂林日报》。

  ⑤原文学社长971班的王昌尹,考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后不久即被聘为《梧州青年报》的特约编辑。

  3、早在1991年,我校范樟森老师带领语文组着手从“美学教育”的研究,他从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将语文教学变成语文美育教学的新思维,并进而推广到其他学科教学,提出整个教学应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构想。学校的美学研究小组应运而生,语言的文学之美,物理的抽象之美,体育的运动之美,艺术的幻化之美,音乐的婉转之美,至于一草一木,湖光山色,力量与技巧,正与曲,强跟弱等等,无不体现一种独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美感官能得以充分的渲泻,一种美的情操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张扬。986班学生李玉萍2001年参加高考,其综合分为860分,其语文成绩为867分,她在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第一天,接受该院学生会记者团采访时说,她的母校(桂林十八中)十分注意人文科学的教育,使她作为一名理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日俱增,眼中所见,都是活泼的形象和愉悦的情感,这得益于母校在重视“理”的同时,不放松对“文”的要求。

  2001年,我校学生参加《21世纪畅想曲作文大赛》,共有23人获广西第一、二、三等奖。

  4、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艺术教育和体育推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对艺术教育和发展体育运动特别重视。除广泛开展班级的文娱体育活动外,还组建了校艺术团(包括舞蹈、乐器、合唱三个队)由韦广寿、蒋春艳老师指挥。几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计划地特招体育、艺术特长学生。每年,我校学生都参加桂林市重点中学运动会、篮球赛、各种文艺汇演,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在学生、家长和市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为学校增加了浓浓的艺术氛围。多年来,我校体育达标率各年级均在99%以上,校运动会上打破校纪录的捷报频传 。 每年一次持续半个月之久的校艺术节,为学校生活的帷幕缀上了一颗璀灿的宝石。绚丽多彩的文艺会演、卡拉OK邀请赛、工艺创作设计展览、书法现场表演、美术、摄影展览、手工制作展览,充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校长参与、师生同台,整个学校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我校管弦乐队队长钊林真同学说:“学校既培养高考尖子,又注重学科竞赛,还给我们提供展示特长和爱好的机会,学校实行文理并重,提倡全面发展的策略,我们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我校993班学生吴朝晖,时任乐队首席钢琴手,她的理科基础较弱,但她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力求全面发展,其优秀的英语口语,让她对学业充满着信心,2002年3月,她被公派留学新西兰(桂林市仅三名)。在与母校告别仪式上,她深情地说:“我的理科基础薄弱,文科较好,感谢学校把我这样尚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成一名将来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学生。”

  6、“ 生理、心理、伦理,是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健康的躯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则是人赖以正常生活的支柱,而高尚的伦理道德又是人在其社会群体中赖以维持其良好关系的准则,是对人的社会客观评价。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提高学习质量将是困难重重;如果不解决情绪、意志等心理问题,人的健康水平和体育水平也要受到影响;同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人的人格可能会受到扭曲,品德发生蜕变甚至会诱发犯罪。所以说如果生理、心理、伦理三者不能均衡发展,那么,人就会变成一种畸形的人。

  基于此,我校加强了学生生理教育。学校开设了健康课和青春期教育课,分别由医务室医生、生物老师、生活指导老师担任。不定期地开展了青春期卫生的咨询活动,医务室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常规体检,配合班主任对某些重点学生实行健康追踪调查,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则对体态畸形、发育不良的学生采取锻炼治疗和一些矫正措施,使学生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校开展了学生心理教育。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领导和教师即在学校必须尽快开展心理教育这一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大家认为,当前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是相当突出,以致出现人格发生扭曲的现象。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对生活失去信心、逆反心理、以至对社会上出现的丑恶现象熟视无睹、人际关系冷漠等等,都是这类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表现。这些东西已经或正在成为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心诸方面协调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我校开辟了“心理咨询室”,由廖土旺等老师实施辅导:针对不同年级反映出来的共同性的心理热点问题开设心理教育课和系列心理讲座,诸如“分化原因及其对策”、“面对挫折勇往直前”、“正确对待自己”、“应试心理”等,学校专设了心理信箱,热线咨询电话。

  另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伦理教育。我们这里指的伦理教育主要指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一是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并且使这些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联结起来。通过升旗仪式、通过赞赏、颂扬的语言,歌颂那些爱国的行为,让师生加深和丰富爱国主义感情。 二是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品质要求的概念与观点。从爱父母、爱家庭、爱家乡到爱祖国的系列活动,最后概括深化为爱国的概念,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在狭隘的温情主义和乡土观念中纠缠。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知识的普及,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演讲比赛、时事报告会、科技讲坛、普法知识辩论赛、家庭社会道德知识抢答赛、热门书刊读书心德交流会、风物现场鉴赏。2002年12月,我校诚邀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教授来校讲学,他以一位科学家的睿智,形象地描绘了卫星摇感原理及中外遥感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鼓励同学们为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做出贡献,令全校师生热血沸腾。多年来,我校聘请桂林市政法委主任宫建东为学校政法副校长,宫副校长多次给全校师生开设法律知识讲座,使全校师生深受普法教育,同时,宫副校长还带领学生到司法机关、监狱等地实地授课,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了许多司法程序和法律知识。

  2002年12月,我校高一年级理科实验班学生唐文斌、刘锡山自编自演的相声《城里乡下都一样》在桂林市七星区社区文艺汇演中获得高度评价,桂林市文工团已拟将其收录为优秀创作节目。

  7、我校十分重视营造人文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丰富学生的德性知识。恢宏的校大门意蕴深刻,从门外往里看是个巨大的“人”字,从内往外看,则是一个“才”字,意为走进来是“人”,走出去则为“才”,仅此一角,即让人肃然而生敬意。校园的英语主题公园环境优雅;各种中英文勉示牌提醒你注意形象,校园的湖光山色,萋萋绿草,亭台楼榭,茂林修竹,芬芳桃李,意象奇石,营造出十分浓郁的人文氛围,置身其中,本身就能获得巨大的身心快感。学校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如书法绘画展览室内都是学生的精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校服、校徽;学校专辟陈列室、橱窗,展示学生的书画及手工制品,使学生看到处处都有自己的汗水,处处都有自己的身影,处处都闪耀着自己智慧的光芒,于是成功感、自豪感和创造欲油然而生,这就大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心态,增强了他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三、我们所说“文理”,显然不是单指教学上的文科和理科。

  当然,在高中教学的基本框架内,主要包含着教学上的文科和理科。同样,我们提倡的“文理并重”也不是文科理科学生平分,在文理分科时,我们会在学生志愿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的意见供其参考,既要求学生文理并重,全面发展,同时根据他(她)和文理学科上的优劣选择学文理,以使他们将来在某一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长。正因如此,在历年的高考中,我校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取得优异的成绩,1987年,我校朱文晖同学文理并重,全面发展,获得当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现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亚洲经济研究资深研究员、香港凤凰卫视财经节目主持、香港理工大学教授,2001年10月,他在参加母校(桂林十八中)二十周年校庆庆祝大会上欣喜地说:“我是当年高考广西文科状元,而我们学校的理科基础同样雄厚,相信桂林十八中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文理状元。”几年来,在高考中,我校有30多人总分进入广西前十名;2001年高考,我校获广西文科第一,理科第二。

  我校众多的兴趣小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很多学生既参加科技小组又参加文科小组,他们从不同风格的小组活动中相互吸纳,文理兼容,努力实现多才多艺中学生的目标。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目前国内的中学生几乎都偏重理科,以至于还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精于古典而疏于现代,精于科学而疏于人文,在高考中,为了便于量化,文科试题不得不出现大量判断题、标准题,而文科本身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很难被量化,文科教育的内涵已经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被置换了。在这样的现状中,我校却能将“文理并重”上升为本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并在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被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我校还将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心理学、大众传播学、摄影技术、美术基础等课程,让学生学到一些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摄影和美术,学到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培养对高雅艺术的兴趣,提高对科学的品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悟文理并重的内蕴,我们也将它上升为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我们将一如既住,在更深的领域进行探索,让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科学的巨匠人文的导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