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师资格证面试:《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准备教师面试,中公小编精心准备了信息技术学科精选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对《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很可能会觉得内容枯燥,所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探讨与小组交流,然后归纳总结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喜欢上这门课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中的同学,在以往的教学中,该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氛围良好,多数同学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愿望,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有待提高。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转变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生活实践中发现并归纳总结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注重搭设台阶,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养成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知道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

  难点:结合日常生活掌握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发引导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哪些信息?(举例)

  生:如每天新闻报道、天气预报等都是告诉我们信息。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意图】从学生感兴趣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通过举例,对信息有直观上的认识。

  (二)新课讲授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声音依附于空气传播。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学生讨论)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异口同声)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如,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供大家浏览;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多媒体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意图】通过实例讲解,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生1:对信息可以增值?(疑问)

  师:(回答)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重组、分析等方式处理,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可以增值。如:商场通过销售记录发现将啤酒与婴儿尿不湿放在一起销售,销售量呈现上升趋势,他们就会专门放在一起销售,这种捆绑式地销售模式即可以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如:今天来讲,昨天的天气预报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生:(疑问)书本中的科学知识会随时间的流失而变得贬值吗?

  师:如果是理论知识几乎不会贬值,但如果是技术知识同样会随时间而变化,但所花的时间会比一般的信息长很多。

  师:(课件演示)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要把本节课所讲的重点总结通过邮箱发送给大家,大家来观察信息还有什么特征。

  师:(课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信息。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信息的四个特征举出实例,并在组内分享,互相评价。

  (四)小结作业

  课后习题,最后以word文件形式通过FTP共享到班级文件夹。

  更多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资料关注:上海教育人才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