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现代社会对传统教育的最大挑战在哪里?

  

本文共1053字,阅读约需2分钟

  袁振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我们已经进入了群体教育家成长的时代,现在是一个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时代。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追求,成为一名教育家,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而且是应该做到的。

  现在要关注的问题是:

  教育家如何通过互联网来办学育人?

我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信息化技术是教学辅助手段;第二个阶段,线上线下融合。互联网和教育形态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成型方式、新的管理系统,比如微课程、翻转课堂和MOOC,改变了传统课堂形态。

重点是第三个阶段,教育已经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概括表达就是从传统学校教育向泛在教育转变。固定的人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固定的内容,这是学校教育的形态。泛在教育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控制以教定学”,泛在教育是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进度学。在讨论互联网背景下、“云教育”背景下教育家成长的时候,必须要关注未来教育家的使命:怎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从传统学校向现代泛在教育的转型,实现传统学校难以实现的理想。传统教育、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是什么?现代社会对传统教育的最大挑战在哪里?我认为是个性化、批判性、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

  第一,个性化

  传统教育是集体的班级授课制,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评价制度和管理制度,学生个性化发展难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新的课程体系和呈现方式,然后就有相应的教学模式、相应的评价制度、认证制度、询问制度、证书制度和新的管理办法的产生,学生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第二,批判性

  传统教育的目标是把人类文明的知识用最好最快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现在一年所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人类文明五千年来的总和还不止,如此信息膨胀和爆炸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对这个世界辨别的能力、选择的能力、应对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性特征是批判性。

  第三,综合能力的培养

  培养能够把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教育的最终使命。学科的交叉、知识的融合、理论和实践运用的转换,这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第三个机遇,也是对教育的第三个挑战。

  第四,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网络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难以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组织和社会领导能力?所以,未来的教育家要回答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教育难以实现的理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养成和社会责任感的提高。

  (本文根据作者在“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整理)

(来源:《未来教育家杂志》2015年第十二期)

《未来教育家》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12年教师节创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这是国内第一份中央级教育家类期刊,更是国家教育部新闻宣传的一份新生力量。2012年,荣获“中国好教育影响力媒体奖”,2014年荣获“全国教育好新闻二等奖”。

  订阅我们的杂志

  一、通过当地报刊局订阅

  邮发代号:80-572;

  二、从邮局直接汇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1633室,《未来教育家》编辑部,邮编:100082。

  三、通过网上银行汇款

  开户名:中国教育学会;

  账号:0200 0033 0908 8103579;

  开户行地址: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行号:33;

  网银汇款请备注“未来教育家”字样。

  (《未来教育家》杂志二维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