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吴非等名师读什么?怎么读?(太受启发了)

  有人说,我想成为像窦桂梅一样真正与语文融为一体的语文老师;我想成为像吴非一样有尊严、有担当的名师……

  可是,您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向这些名师靠近的呢?您是在一味地模仿他们的讲课方式?还是执着于背诵他们的授课教案?

  仅仅靠这些是完全不够的!老师们不如从名师最根本的成长路径——阅读出发,去寻求一些“秘籍”吧!

  今天我们就为您请来了张贵勇老师,他是教师专业成长地图》《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通过张贵勇老师《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一书中的文字,来窥探窦桂梅、吴非(王栋生)等名师的阅读和教育成长轨迹吧!看了他们的阅读故事才知道,原来读书真的可以影响我们教师的路走多远!

  

  语文教师窦桂梅

  阅读之门的开启——小人书

  、

  正是童年对自然的阅读、少年对小说的阅读,奠定了我后来的精神底色,界定了我一生的精神格局。

  “我从小在偏僻的农村长大,最初与文字的相遇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提及最初的阅读体验,窦桂梅说,她小时候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书,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小人书。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小人书。在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那行云流水的线条、人物丰富的表情,再配上简洁生动的文字,像施了魔法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她。

  而今,小人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即使在大型的书店或书城,也很难找到一两本原汁原味的小人书。机缘巧合,2003年,窦桂梅有机会去台湾讲学。在那里,她发现了小人书的另一种表达――图画书,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些画面精美、富有想象力的图画书,有一种直抵内心的力量。于是,她带了一大堆书回家,包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爷爷总会有办法》等,并以之为教学内容,成为在国内讲授图画书最有影响的老师之一。

  源于对小人书的潜心阅读,窦桂梅善于启发学生关注图画书的细微处,发现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潜在之意,从而生成了一个个生动而难忘的教学现场。一位教师听过窦桂梅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课后,写道:“时间悄无声息地走过,一堂精彩的课也结束了,但窦老师的教学技艺却一次又一次地荡涤着我的心灵,启发着我的思想。这样的课堂绝不仅仅是活跃,也不仅仅是孩子们获得表达能力的培养,而是直抵心灵的爱的教育。”

  人到中年的窦桂梅,如今依然喜欢看小人书,还经常买来很多套小人书,和低年级学生一起看。每每沉浸到小人书的世界里,她放佛又回到那个多彩的童年。

  文学情境的熏陶——窥见生命的柔软与美丽

  语文教师都该阅读人文经典。语文课一旦拥有了文学的味道,课堂一定令人期待又充满惊喜。

  有诗云: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但对窦桂梅来说,识字,让她认识了自己,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也注定了她一生与语文相伴。

  考上中师,走出大山,对窦桂梅来说,是人生的一段分水岭,也是阅读历程中的起跳板。当她第一次走进图书馆,面对卷帙浩繁的书籍时,突然有种几近窒息的幸福感,感觉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于是开始大量的不知疲倦的阅读。读中师那3年,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从普希金、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到冰心、徐志摩、叶圣陶、老舍,从《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她都爱不释手。她尤其喜欢《简・爱》,喜欢反复品味女主人公的内心对白,女主人公甚至成了她心中不灭的偶像。这也是她在后来的代课生涯中,始终追求语文教学的恒久动力。

  如今,一有空闲,窦桂梅就到学校附近的万圣书园淘书,一待就是多半天,她甚至打趣地将之称为“我的书房”。书园有很多人文社科类的经典书籍,而抱一摞书回家,手中的书和内心的感觉一样,都是沉甸甸的。

  “与其说我爱看小说,不如说是文学让我窥见生命的柔软与美丽。”窦桂梅说,那些人文经典让她拥有了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在文学的熏陶和濡染中,经过时间的沉淀,她的内心变得丰富多情、细腻浪漫。而这也是她之所以成为一个对文字保持高度敏感、表达极具感染力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源泉。

  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窦桂梅看来,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的阅读。为了讲好课文《秋天的怀念》,她几乎把作家史铁生的全部著作通读一遍;为了讲好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她找来对这一历史事件有着不同评价的论著,深入钻研;为了讲好图画书,她更是收集了整整两大书柜的图画书,反复对比、琢磨。讲台上的她也因此总是充满自信、底气十足,总能展现文本背后的精彩,使自己的教学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评价的,“她所着意带领孩子们走入的是一个美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美在丰富,丰富来自对不同人生的阅读”。

  语文教师多读读人文经典,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经验的积累,更是教学的需要。窦桂梅认为,语文教师如果养成了阅读人文书籍的习惯,就一定能充满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语文一旦有了文学的味道,彼时的课堂一定令人期待又充满惊喜。

另一种阅读——写

  一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专业发展记录,实际上就是其专业素养提高的足迹。写作,会改变教师的课堂磁场乃至生命属性。

  在小学语文界,窦桂梅的爱写和能写是出了名的。

  而这种习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小学时,窦桂梅就喜欢摘抄精彩的句子。上初中后,她迷恋上成语典故和名人格言,于是本子上写满了“深智一物,众隐皆变”、“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棒槌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等精彩的句子,并一度写在给同学的送别留言里。即使工作后,每次听讲座或参加培训,她都把当时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每每翻阅这些笔记本,当时的情景乃至当天发生的小事,仍然历历在目。

  多年下来,窦桂梅记下了2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0余万字的教后记。在她看来,写读书笔记既丰富了她的语言,增强了她的语感,也使她获得一种终身受用的精神成长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从中练就了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她说,当我们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就会发现,那些方块字达成了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除了教育随笔,窦桂梅也精心记录着自己在课堂上的行走过程,从而不断完善每一处教学细节。在教《珍珠鸟》一课时,她写下这样的教学困惑与反思:“人该不该放鸟?鸟会不会飞走?这是我教学的困惑,也是学生思考的困惑。在知识和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教育该如何做出选择?我把‘结’抛给了学生――假如我们是珍珠鸟,飞不飞走?这也许像讨论‘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一样,令我们继续产生更头疼的思考。”

  “记录这些教后思考,会不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由具体问题延伸拓展开去,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来反思、重建。”窦桂梅说,这样的书写不仅仅是课堂记录,还是从琐碎与无奈中剥离出有价值的思想,从而超越了重复的枯燥,让教学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其实,写听课笔记不是为了体现写作水平多高,更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不断积累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观照所教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现实和内心。

  正是出于对课堂和内心的观照,窦桂梅得以愈加深刻地理解孩子,渐渐明白了何为真正的语文以及语文应该教什么,也使自己成为启迪儿童爱上母语的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师。

  但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是最终目标,如今的窦桂梅依然过着白天做校长,晚上做书生的生活,从阅读中汲取前行和超越的力量。因为,她坚信迪金森的那句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语文教师王栋生

  “我至今难忘虽清苦却有书读的幸福感”

  、

  是外国文学名著给了王栋生最初的文学启蒙。

  18岁下乡插队,26岁返城,在图书稀缺的8年里,王栋生不停地找书读。1967年,在南京城东遇到一收购废品的老汉,他发现老汉的筐里有两本繁体竖排的《静静的顿河》,如获至宝,花3毛钱买了下来。后来,他又花了1毛5分买了《普希金诗文集》。当时根本没有文学作品可读,农村的知青朋友知道他有好书,都过来借阅。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养成了快速看书的习惯

  1971年,王栋生弄到一本没头没尾的书,是苏联作家柯切托夫写的《叶尔绍夫兄弟》。龚桐、荣如德翻译得特别好,他看了很多遍,感慨于故事情节的丰富与震撼,也一直想知道主人公的命运,可是这本书后面缺页,结局不得而知。1980年上大学时,他终于找到了书的全本。结果令他很失望——原来只差半页,主人公的命运就定格在几百字里,却令他琢磨多年。那一瞬间,他对人的命运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而类似的感受在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中也有过。

  “许多外国文学名作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王栋生说,他很遗憾28岁才读到雨果的《悲惨世界》,这类书如果更早看到,他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会有所不同。“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对人性予以深刻发掘,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促使人思考宏大的人生和世界问题。我总是想,20年之后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其实,哲学家说得对,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

  读书,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

  知识分子应该思考一切,而不应盲从。一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培养批判意识。

  随着读书越来越多,王栋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广,开始涉足其他领域,对史学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他很喜欢威廉·曼切斯特著的《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该书文笔好,表达也很智慧,对他更清楚地读懂和分析社会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威廉·L.夏伊勒的《第三帝国兴亡》也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他曾花了很长时间阅读陶菊隐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1895-1928)》,那是一本全方位展示当时历史的书,让他一下子打开了视野。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看了一些史料,王栋生知道了许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培养了他细心观察、比对反思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而书读多了,就能站在高点上,不被人愚弄,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因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从这一点来看,王栋生觉得,许多历史事件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

  “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知道得越多越好,要能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力争做一名学者型教师。”王栋生看重教师的博学,更看重教师的独立思考,因为知识分子应该思考一切,而不应盲从。一名教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有了思考能力,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东西。王栋生一直强调,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一种批判意识。

  即使过了60岁,他还在思考一些在其他人看来很可笑的问题。例如,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要家长签字,入团入党为什么无须家长签字?中学为什么没有劳动课?学科到底有没有主副之分?

  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说: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王栋生离开教学一线之后,仍然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作讲座,以自己多年的读书经验,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如何做学生、如何读书。他劝诫学生多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力量。他说:“鲁迅的《药》,我10岁就读过,61岁重读时还有新的发现。因为经典是一个历史时期语文与人文的最高成就。年少时一旦读过这些人文名著,这个人就坏不到哪里去。”

  王栋生也希望学生多读诗,生命中有诗,精神世界会充满阳光。他很喜欢巴尔蒙特的那句诗: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即使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每每读出来,总会热泪盈眶。

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

  “如果不读书,我不知道早晨起来该干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而且,我越来越发现,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可怜。越觉得自己可怜,就越要读书”。

  如今,每天早晨起床,王栋生依然和以前一样看看时事新闻,读读喜欢的书。他参加编写的初高中教材,今天仍然不断地看。虽然目力严重受损,但依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如果不读书,我不知道早晨起来该干什么,我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王栋生读书,喜欢在书上做记号,自由地画,很多书都做笔记。笔记内容积累下来,便成了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反思的依据。他身边的同事发现,王栋生每节课在25分钟至30分钟时,就会“打个岔”,像是无意地和学生说一下天气或引导学生关注另一件事。这是他的教学习惯,也是阅读受到的启发,因为他早年便从教育心理学书上看到,青少年的持续注意力一般保持在30分钟左右,要想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必要“打个岔”,再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回来。这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常识,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王栋生现在很爱读儿童图画书。王栋生告诉记者,看图画书的时候,他常常一边看一边流泪。他感慨,那么美好的东西为何过了50多岁才读到。图画书让他重新回到自己的童年时代,让他能以幸福的眼神看待今天的世界,也让他明白,很多原来非常在意的东西其实并不重要。图画书让他知道,儿童永远是正确的,无论如何不能低估儿童的智慧。因为常怀一颗关爱之心,王栋生看不得伤害儿童的事情发生,他也在著作中呼吁,爱所有的孩子。

  1982年1月,已经32岁的王栋生大学毕业。他去南师大附中报到那天,看到办公楼前的两排水杉,最大的一棵直径只有20多厘米。如今,这两排水杉高大伟岸,最大的一棵已经粗得须两人合抱了。

  时间总是不经意地在指间溜走,在王栋生看来,能让光阴不虚度的,唯有读书。

老师们,想知道更多名师的阅读故事吗?

想从更多名师的读书特点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种方法吗?

我们为您请来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名记者

张贵勇做直播讲座!

张贵勇老师将用名师的读书故事

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

  课程表在此!

  8月6号 20:00-21:30

  凌宗伟:《书海浩瀚——教师该读什么》

  8月8号 20:00-21:30

  张贵勇:《名师都是读书高手——窦桂梅等名师的成长秘诀》

  8月11号 20:00-21:30

  徐飞:《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

  8月14号 20:00-21:30

  夏昆:《跨界阅读——帮你成为一个完整的语文老师》

  8月17号 20:00-21:30

  朱煜:《看孔子如何做老师?》

  8月20号 20:00-21:30

  王木春:《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8.23号 20:00-21:30

  邱磊:《“偷师”杜威——开启教育智慧的钥匙》

好老师成长学院,

将公益进行到底!

  说到这,好师妹再次提醒你,这次学习营的7堂名师课程只有9.9元!

  而且活动的收益将作为好老师爱心基金,捐赠给一所留守儿童服务站以及一位在山区坚守的贫困教师!

  本次暑期阅读营收益对口捐赠:留守儿童服务站、山区贫困教师

  9.9元能做什么呢?

  吃一碗鸭血粉丝汤

  买两瓶百岁山矿泉水

  来一盒和路雪的冰淇淋

  抽烟的你或许会买一包烟

  ……

  而你花出的9.9元,不仅能让自己享受一场学习盛宴,还能帮助乡村留守儿童,以及山区坚守的贫困教师!

  留守儿童服务站

  中国西北部有美丽的乡村,也有贫困的家庭。今年暑假,好老师小编“好师弟”跟随特级教师袁卫星支教团队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这所国家级贫困县,工业底子薄,农业不发达,大量农民因为家庭开支困难而外出打工,许多孩子留在家里境遇堪忧,有的还是孤儿且残疾在身。

  本次好老师暑期读书营的部分收益将捐赠到陕西省安康市国家级贫困县平利县的留守儿童服务站,让图书陪伴留守儿童成长

  

  携带学习用品看望留守儿童

  

  孩子们暑假在留守儿童服务站学习

  陕西省平利县留守儿童捐助联系人:

  练冬生:平利县八仙镇留守儿童服务站负责人(电话:15114958233)

  黄波:平利县老县镇留守儿童服务站负责人(电话:18700558158)

  余霞:陕西省安康市达德书院(由许多教师和爱心人士组成的关注安康本地留守儿童的公益组织)(电话:18109159869)

  山区贫困教师——张存贵

  有这样一位山村教师,37年前,他怀揣教育梦想,拖着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伤腿走上了三尺讲台。37年的教学生涯,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他一直坚守在陇县边远山区,为山区孩子踩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人生坦途。然而,他的生活之路却走得辛苦且不易,他右腿残疾行动不便、家里孩子被诊断为脑发育不良,治疗费用难以负担,还欠下了20多万的债务。作为教师,他为改善办学条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本文编辑 | 杜京虹

  责任编辑 | 程恺伦 杜京虹

  制 图 | 邢蔚潇

  H 5 制作 | 刘鹏

  文章内容节选自《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

  好老师微信,用名师案例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快来订阅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