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走向 引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全国体育旅游产业高级研修班首日剪影

  

  8月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和北京华奥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体育旅游产业高级研修班在承德开班。在首日培训中,中国旅游报首席评论员刘思敏、河北体育局经济处处长马金亮、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副总裁杨晓海、国家体育总局汽摩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服务部主任林晓森参加了当天的课程教学和专题分享。

  

  刘思敏:开展体育旅游产业战略布局正当时

  刘思敏老师对“移动文明/移动社会”理论、“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基于上述理论,对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刘老师首先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观点:“天下大事浩浩荡荡,顺之者昌”,并以3D打印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为例,讲述了趋势的重要性。刘老师指出,后工业文明的显著特征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退居次席,第三产业占据重要位置,作为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方兴未艾,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未来,以体育旅游为代表的特种旅游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亮点,作为体育从业者,要把握住体育旅游发展的方向。

  

  马金亮:资源互补推动京津冀体育旅游协同发展

  马金亮对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京津冀体育旅游总体布局与目标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京津冀三地体育旅游品牌“京津冀运动休闲体验季”的策划和组织先进经验与学员进行了分享。马金亮谈到,河北体育旅游发展面临2022年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独特的发展机遇,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发展布局,有望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奥运资源功能区域、全国最强体育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引领区域和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体育服务业集聚区域。

  

  曾博伟:打造高标准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

  在体育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建设方面,曾博伟对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和由来、相关政策、建设标准进行了讲解,对安全、外部环境、运营要求、服务要求、运动场所与活动安排等体育旅游目的和示范基地建设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此外,曾博伟还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评定体系和申报流程做了介绍。

  曾博伟指出体育旅游是在需求升级、供给调整、政策支撑和标准引导等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需求升级方面,旅游需求正在向着更多参与性、更多体验性、更多互动性、更多差异性方面转向;供给调整方面,中国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旅游产品和业态的调整。特别是对一些缺少高品质观光资源的区域,体育旅游发展更为重要。政策方面,2009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划,支持体育旅游发展,对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在标准制定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将政府引导发展意图、企业科学发展意愿与游客满意提升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未来,标准化也将成为推动体育旅游目的地和基地的重要方式。

  

  杨晓海:发展体育旅游要因地制宜

  在案例分享方面,杨晓海对国家首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的建设与运营经验、发展思路和取得的成绩与学员做了交流。杨晓海介绍到,蜈支洲岛依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以体育+旅游为载体,突出核心旅游资源与品牌的打造,推出多项特色体育运动和自主IP赛事,进一步实现全域旅游的战略目标,充分释放体育赛事的助力效应,为社会民生带来深层影响力,引领体育产业更新升级。杨晓海还谈到,发展体育旅游一定要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做到人无我有,突出差异性。

  

  杨老师的讲课引起学员们热烈的反响,学员与授课老师在课上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学员,前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就水上运动项目开发、营销策略和赛事运营等问题与杨晓海老师进行了探讨。

  

  林晓森:自驾运动营地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林晓森对国家体育总局汽摩中心社会服务部2016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营地评选、专业培训、营地趣味活动推广、第四届中国汽车房车露营大会筹备、东西南北自驾游集结赛举办等2017年重点工作向学员进行了通报,并对《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发展规划》出台的背景、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解读。根据规划,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汽车自驾运动营体系,建成1000家专业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的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初步形成“三圈三线”自驾线路和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网络体系。

  林晓森谈到,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逐步实施,我国汽车自驾运动消费需求将日益增长,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日趋成熟,国家政策推动、市场资本热捧和消费需求旺盛三大要素齐力并进,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必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研修班学员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体育旅游发展政策、发展方向和如何打造优质的体育旅游项目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拓宽了思路,坚定了服务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信心。学员还表示,通过研修班,学员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为日后开展业务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The End

  关于我们

  联系人

  张娅迪: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