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西宁一名16岁男孩从五楼跳下,疑与抑郁症有关……

  8月2日10时许,西宁市城东区一小区内,一名16岁男孩突然从五楼窗户跳下。

  

  11时许,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看到一楼阳光房顶部的破洞旁,放着孩子跳下时抱着的枕头,一楼客厅与阳光房之间有一段楼梯连接,楼梯口周围散落着玻璃碎片,地面有血迹。

  “当时,我在花园里休息,突然看到一个孩子从五楼跳了下来,把一楼阳光房的玻璃砸穿,掉了下去。”小区住户范先生目击了男孩从窗户跳下的过程。

  

  范先生说,孩子不是因玩耍意外掉落。男孩从窗户跳下后,掉在一楼阳光房屋顶的玻璃上,巨大的力量将玻璃砸出一个大洞,男孩落在阳光房里。

  小区物业相关负责人说,10时15分,物业得知有孩子从楼上跳下后,立即封锁现场,并联系了派出所和120急救。他赶到现场时,看见孩子穿着一件白色背心,黑色裤子,衣物被血染红,但意识还算清醒,不停地哭泣、呼喊。

  

  因为一楼住户不在家,物业迅速联系了业主,征得同意后,破开阳光房玻璃把孩子救出。随后,物业工作人员、孩子的父亲一起将男孩送上救护车。

  12时许,记者赶到青海省人民医院时,孩子正在接受救治。孩子的父亲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母亲忙着填表缴费。

  

  “孩子去年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现在在打工,半年前孩子查出了抑郁症,一直接受药物治疗。”孩子的父亲说,事发前,他在厨房做饭,当他从厨房出来时,看到孩子抓起桌子上放的三盒没吃完的治疗药物,往嘴里塞了一大把。他吓坏了,赶忙跑进厕所拨打120急救电话,想赶紧联系医院带孩子洗胃。就在这时,孩子听到他打电话,向窗户跑去,跳下了楼。

  父母须知:

  

  儿童抑郁症的产生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于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

  如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有研究者发现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也可能引起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有研究表明临时接受寄养服务的学龄儿童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美籍非裔儿童,其原因可能是儿童因突然离开了原来的家庭、朋友、学校及对他们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压力,暂时显得情绪抑郁。

  另外,住院也易引发抑郁,原因可能是住院扰乱了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使儿童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对他人敏感等,归属感受到威胁。住院期间,亲人的情绪变化也成为影响儿童情绪的重要因素。有学者提出,抑郁和抑郁的反应,很容易被儿童从关系密切的成人,特别是父母那里学习和模仿。

  

  医学上界定的儿童抑郁症的表现有:

  1、情绪上的改变:孩子突然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少语、有时无故哭泣、易忘事、喜独处、经常自责.对平常喜欢的活动也不再有兴趣。严重者可有自伤及自杀冲动。

  2、行为上的改变: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过去很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好顶嘴、不听话、表现易激愤和冲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的关系逐渐疏远。

  3、躯体上的改变:孩子在躯体方面可表现出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下降,头痛,胸闷,腹痛,乏力。

  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患者的症状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表现:

  第一,无由发愁。就是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患者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第二,不病似病。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第三,不良暗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或工作单位,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患者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第四,不满环境。可能在学校或单位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工作,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第五,反抗父母。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童年所受的粗暴教育,父母离异再婚对自己的影响等),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最后一种行为是该中心专家最为担心的,那就是自杀。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父母不仅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要教育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要选择坚强。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遇到压力和坎坷时,选择毅然面对。

来源:西海都市报

  

  ————广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