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身边的“牛状元”

  

习卫国给四头牛喂草料

  近日,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村民习卫国像往常一样来到牛舍,给牛喂草料。4头小牛叫着挤上前来,迫不及待地把头伸进了牛槽。在40℃的高温下,习卫国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满怀期待地说:“到了年底,每头牛能挣3000元呢!”

  拒不分家,他是七口之家的顶梁柱

  今年39岁的习卫国有个大家庭:除了65岁的母亲高素,还有妻子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弟弟及其女儿。一家七口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大儿子结婚后都会分家另过,但是,结婚12年了,习卫国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妻子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这个家不能分,也分不开。”习卫国说,母亲因病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弟弟患有精神疾病,他们身边都离不开人,这么多年,妻子是他们的专职“护工”,而他则负责赚钱养家,“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七口人要吃饭”。

  一边种庄稼,一边打零工,一年到头,习卫国几乎没休息过,可是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日子一直过得捉襟见肘。

  起早贪黑,他赢得养牛比赛第一名

  从去年开始,习卫国家的生活悄悄发生了改变。去年年底,驻村扶贫干部免费给他送来了100只小鸡,鼓励他和妻子利用空闲时间养鸡增收。小鸡长得不错,不久就给他们带来了千余元收入,老母亲和孩子们每天也能吃上鸡蛋了。

  有了好的开始,习卫国的养殖道路也越走越宽。今年年初,村里鼓励贫困户利用到户增收资金养牛,习卫国立即报了名。按照计划,扶贫项目免费给每户贫困户提供一至两头牛犊,习卫国主动提出,要自费多养两头。

  3月2日,130头来自山东的“利木赞”品种牛分发到了马岭村的71户贫困户手中,习卫国一口气牵回家4头。刚刚3个月的小牛犊,成了他的宝贝。

  村里组织技术员指导大家养牛,习卫国学得认真,起早贪黑关注着牛的情况。转眼4个月过去了,上个月,为了提高贫困户的养牛积极性,村里组织了养牛比赛。习卫国把自家的牛拉出来一比,轻轻松松得了第一名,成了村里的“牛状元”。

  立志脱贫,他想让老母亲过上好日子

  小牛犊刚到习卫国家时,每头只有200斤,如今,已经长到了400多斤。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现在出栏,每头牛能卖4700元左右。

  “当时买的时候每头牛花了3200元,没想到几个月每头牛就能挣1000元多元。”习卫国说,即便如此,他也不舍得卖,准备留到年底卖个好价钱。

  习卫国外出打零工的时候,弟弟负责上山割草,这让他觉得很欣慰。“母亲年纪大了,我想让她过上好日子。”习卫国说,年初的时候,他在山上种了1亩多花椒,预计两年后,收益能有六七千元,“有了本钱,养牛也可以逐年扩大规模,到时候,家里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过上好日子”。

  记者手记

  马岭村共有95户贫困户,通过整合到户增收项目和脱贫引导资金,实施精准帮扶,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找到了增收渠道。就养牛项目来看,预计可帮助每户每年实现3000元至6000元的增收。同时,该村还为部分贫困户提供了花椒、大樱桃树苗,并成立合作社,鼓励大家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郭冬志/文 记者 杜卿/图)

  

  陈柳,临安清凉峰镇大鹄村人,生于1991年10月,他怀揣着致力发展农业,带领父老乡亲发家致富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她带着知识和技术回到家乡进行养殖,准备在农村闯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事业。

  

  位于浙皖两省接壤处群山环绕,景区秀丽的临安市马啸乡有一种耕牛物种—马啸狗牛,当地百姓俗称“马啸小黄牛”,是一种优质土种体型较小的黄牛。随着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农户个体养殖逐渐走向没落,马啸小黄牛在当地已经很少有人养殖了。

  

  走出校门,学成归乡

  

  看到家乡的现状,陈柳毅然决然的觉得放弃在大城市的好工作,回到家乡开始了养牛创业。她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建养牛场、引进配方饲料,传承家乡的养牛文化。

  创业养牛,艰难起步

  

  回到家乡,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一方面要面对村里人的闲言碎语,村里人老思想认为,“大学生毕业了就要在城里找份工作”,“一个女孩子懂养牛嘛”,

  另一方面又要做初期的筹备工作,一时间忙里忙外,面对重压陈柳唯有坚持自己的信念,在这期间陈柳说他的爸爸给了他最大的支持,这也是他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追求品质,树立品牌

  

  陈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舍、生产管理用房,污水处理池等,同时配备了铡草机、饲料搅拌机等相应的生产设备,存栏黄牛100余头,其中繁育母牛50余头,另建设牧草蔬菜基地100余亩。坚持放养结合,休草放牧,生态养牛,走出了一条“牛—牛粪—蚯蚓—鸡/鱼”生态循环链养殖模式,创新推出马啸小黄牛认养模式。

  

  陈柳说:“做农业,要坚持,做食品,要初心”,

  她所养殖的牛,常年放牧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林里彻夜不归,只有在春耕和严冬大雪封山时赶回家里,长年任其自行采食林间野草,保持着原始的取食习性。做到真正的绿色天然无污染,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香味靠。

  

  随着陈柳农业开发公司的不断运转,产业不断扩大,给村里人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带动饲草种植户10余户,也优化生态环境,带动了家乡的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