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最佳港片,曾志伟、余文乐零片酬出演

  现在的很多电影动不动就是耗资上亿,顶尖制作团队,知名导演、大IP。

  总之一出手,满脸都写着3个字:不差钱。

  尽管如此,出来的效果和口碑23333。

  但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电影情况正好和上面那类相反。

  《一念无明》| 2016

  豆瓣8.0

  《一念无明》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意外惊喜。

  为什么这么说?

  新手导演、新手编剧、仅200万港币投资,拍摄周期16天。

  余文乐、曾志伟、老戏骨金燕玲看过剧本后都自愿零片酬演出。

  电影还一举斩获金像奖新晋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座重磅奖杯。

  余文乐在接拍这部电影之时感叹道:“遇到好剧本比赚钱难,做演员遇到挑战一定好兴奋又担心。”

  曾志伟称:“这是十年一遇的好剧本。”

  金燕玲说能出演《一念无明》,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尽管好评如潮,但在看之前,君君要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

  因为这部电影有点“丧”、有点“闷”。

  原生家庭、躁郁症、人性的疏离与冷漠,看似遥远,但或许你就是这些元素的制造者。

  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曾志伟 饰)照顾重回社会的躁郁症儿子(余文乐 饰)的故事。

  电影里的每个人都不正常,都有“病”。

  男主的病是躁郁症。

  因为他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父亲不知所踪,弟弟远走美国。

  病重又暴躁的母亲全靠他一个人照顾,借了朋友几百万炒股,亏掉了,人家追着他还债。

  生活和工作压力山大。

  直到他失手杀死母亲,法院判定他是精神躁郁症,无罪释放进了精神病院。

  爱人、名誉、财富一夕之间全都没了。

  他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弑母”的事实让他时刻笼罩在阴影之中。

  男主母亲的“病”是“偏激”。

  丈夫和小儿子一个避走大陆,一个定居美国,明明只有男主任劳任怨每天端屎端尿照顾她。

  但她对男主却始终有芥蒂,把自己的不幸迁怒于他,非打即骂。

  男主父亲的“病”是“怀疑”。

  他从精神病院接回男主,两人住在不足四平米的出租房里。

  但他的枕头下放着一把锤子——他在时刻堤防自己儿子,因为男主得躁郁症失手杀过人。

  男主未婚妻的“病”是“自以为是的宽恕”。

  当男主好不容易准备打开心房,重新开始的时候,未婚妻带他去了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一个以“宽恕”为名义的布道会。

  她毫无保留地向众人诉说男主弑母前后发生的整件事情,表达着她对男主的“谅解”与“宽恕”。

  但是这样的噩梦重提无疑是再揭伤疤,也摧毁了男主重生的信念。

  街坊领居们的“病”是“冰凉冷漠”。

  男主的躁郁症发作,在超市疯狂的吃巧克力试图缓解,崩溃的失声痛哭。

  周围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一群人拿起手机拍照上传,人肉这个“举止怪异的人”。

  “原来是神经病医院跑出来的,难怪啊”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

  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这段鲁迅收录在《而已集·小杂感》的话,是对《一念无明》最好的注解。

  电影里好像个个都是充满城府深、心机重的歹毒恶人,但却又好像不是这样。

  每个“有病的人”都是最无奈的普通人。

  男主的因为躁郁症意外犯下弑母的罪行, 但他是有担当的好人,只是生活没有善待他。

  外人把他当做精神病犯,心理和生理的伤痛没人能理解。

  只有他自己知道,手腕上有过无数个割腕留下的痕迹。

  男主的母亲既依赖男主,又对他暴力相向,不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但所有的愤怒来自于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年轻时的风光无限,晚年的悲凉凄惨。

  只有对爱的人一再的发泄不满,才能得到“对方不会离开我”的安全感。

  男主的父亲是个逃避了大半辈子的了,终于在男主出事后想开,不能继续躲下去了。

  他想重新担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偷偷查阅缓解躁郁症的资料,买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巧克力,去病友会交流心得。

  他关爱的方式简单粗糙又真挚,带着很无奈的心酸

  我求你正常一点,想想开心的事情好不好?

  男主的未婚妻是个渴望能成家的小女人,二十九岁结婚,三十岁生小孩。

  但这一切因为男主弑母而破灭,男主入院,留她独自还债。

  她也是被卷入这场争端的无辜人。

  街坊领居中的代表是一个小孩的母亲,因为知道了男主的“黑历史”后勒令孩子不要与他来往。

  但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错误么?

  每个人都有罪,却都“身不由己”;每个人都无罪,却都是罪恶的帮凶。

  电影的片名,“一念无明”,原是佛语。

  在《御书一生成佛抄》中解释为:

  生命本身所具备的根本迷惑。

  一念是意味生命,

  无明是意味根本的迷惑,

  由此而生起一切的烦恼。

  这么说来“一念无明”其实是所有小人物的欲望和迷思。

  说到佛学可能就深奥了,但是说到人,就再清晰不过。

  每个人们既期望努力生活、努力相爱;同时也不断蓄养欲望和自私。

  遇事逃避不愿负责的态度,或许是怯弱,或许只是惯性。

  就像片中冷漠的邻居,其实也是受到危险时趋于自保的“我们大多数人”。

  很现实,也很无奈,谁让我们身而为人呢?

  故事的结尾,父子俩平静地并行坐在河边。一切的不幸都在延续。好像什么都没变好。

  但有一份觉醒,那是对“爱”的觉醒,对“承担”的觉醒。

  电影中还留下一丝光明——那个邻居家的小孩。

  他不懂什么“躁郁症”,也不相信男主是别人嘴里的“危险的人”。

  他只相信自己的接触,自己的判断。他隔着一面墙,给男主讲着《小王子》的童话:

  “小王子说所有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利”

  这一刻故事中温柔被放大,社会冷漠的外壳也成就了这部电影的动人。

  君君喜欢这个电影的平常心,不拔高,不过度批判,也不追求什么“终极真实”。

  用很让人舒服的镜头语言和表演,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弱势群体,平淡中见真章。

  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但却可以不让心彻底僵化,就像片中的小男孩。

  冷漠没有错,但是否可以更包容。

  《一念无明》讲述的并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故事,但却是一个能走进心底的故事。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

  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