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小编提到过80年代末徐克曾到美国进修过电影,
那时他和如今的好莱坞特效大师乔治·卢卡斯恰好是校友
而这种巧合关系也变相延伸在了两人的电影创作中,那就是,两人都爱在自己的电影中运用特效技术,都是善用特效的大咖。
可以说,徐克算得上是东方版的卢卡斯。
徐克曾说过:“从文化上而言,科幻与武侠是一类电影,西方有科幻,中国则有武侠,”
后来,正是徐克拍出了轰动一时的《新蜀山剑侠》,才有幸成为了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呼应。
说起徐克对武侠电影特效技术的运用与贡献,那还得从他的处女作《蝶变》说起,
徐克处女作《蝶变》全然打破武侠片既有的类型,将科学与武侠首次结合,以科学解释武功,这比陈可辛的《武侠》早了几十年。
比如片中武林高手发射钢丝钉入墙壁,籍之施展轻功
还比如出现了手雷与铁甲衣,都是科学诠释武侠的好创意。
1981年《鬼马智多星》大获成功之后,徐克希望拍一部特技最多的电影,
有人劝他“特技不是我们搞的东西”,他非常生气,赌气拍了《新蜀山剑侠》,以当时简陋的特技水平,硬是拍出了今天仍让人叹为观止的特效场面,
片中轩辕神殿借鉴商周
瑶池仙堡借鉴汉唐,
前者混沌未开,后者光明正大,都是中国电影中的经典场景,
而郑少秋的御剑飞仙、仙堡中十几个仙女一齐起飞,都是中国电影特效中划时代的场面。
《新蜀山剑侠》中有一个意念,是讲人类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人会有争斗。
本来的设计是用影像做暗示,暗示人类是更高级的生命创造的,盘古女娲这类的神话人物,实际上是古代人对他们的认识,并在人心中创造了正与邪的对立,使之争斗,不得不说,这种思路何其科幻!
徐克近期也表示,中国科幻有完全不同的特色,他也有拍摄科幻电影的设想。华语电影至今为止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科幻大片,相信挑战这个难题的,或许还将是徐克。
1987年徐克拍《倩女幽魂》,以停格动画、模型、钢丝、胶片绘制等土法,拍出了浪漫瑰丽的神鬼世界,
第一集宁采臣在兰若寺时遇到的怪物首次使用了停格动画,逼真生动,
第二集中开出了铁甲蜈蚣
第三集则将钢丝的巧妙发挥到极致,营造出了人物飘逸的鬼魅气质。
1995年的《花月佳期》,徐克首度拍出结构极度复杂、使用绿幕,使相同的演员同时出现于银幕上做一系列表演的段落,又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
2001年,徐克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电影特效再度追赶至接近好莱坞的高度,《老夫子2001》成为中国第一部真人+3D动画的电影,
同年,《蜀山传》则以电脑特效将老版中许多无法实现的场面再现于银幕,
五台山观莲花
蜀山弟子双剑合璧
白眉使用皓天镜等等,都让该片成为华语武侠电影视觉上最具震憾力的影片之一。
2011年,徐克又推出了中国首部真正的3D IMAX大片《龙门飞甲》,
该片证明了尔冬升那句“3D还是留给徐克搞,他是我们的发明家”的调侃,
《龙门飞甲》的视觉效果和3D的层次感直追《阿凡达》,片头龙江海船,镜头在海上飞过将3D结合特效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大漠龙卷风、西夏古国废墟几场重头特效戏给人以无以伦比的震憾之感。
曾有人说,电影进入了“后《阿凡达》时代”,那么,小编同样也可以说,中国电影进入了“后《龙门飞甲》时代”。
此后的《狄仁杰》系列电影、《智取威虎山》莫不如是,3D技术+光怪陆离的想象力依旧延续了徐克的武侠世界观。
徐克令人尊敬,不但因为他拍出过一系列让人无法忘怀的好电影,更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求新求变,始终企图在电影技术与艺术上另辟天地。
当然,大家也不难看出,徐克的武侠电影量大而驳杂,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人喜欢徐克武侠电影的不重复,有的人喜欢徐克武侠作品中的家国情怀,还有人钟情于他对武侠电影特效的不断追求,
但小编想说,如果你真的喜欢徐克,想真正的走进他的武侠世界,那还得从他塑造的人物入手,从这些人物身上散发的气味去察觉,去感受。
所以,下次小编将带你盘点徐克武侠作品中人物的六种气味,带你更加深入的走进徐克的武侠世界。